三十年,于歷史的長河不過一瞬,而于她,卻是從青澀走向成熟,從懵懂新人到學科帶頭人的華麗轉身。那身永遠不變的白大褂,詮釋了“擇一事,做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在她漫長的醫路中,不僅見證了成都仁品耳鼻喉?漆t院過去15年時間里“狂飆式”的發展,同時也作為親歷者,與醫院一同成長。她便是成都仁品耳鼻喉專科醫院住院部副主任劉翠主任醫師。
醫學之路從“職業”到熱愛01﹀﹀﹀初見劉翠,她雷厲風行、果斷干脆,散發出強大的“氣場”,自1993年醫學院畢業成為一名醫生以來,她已經在這條道路上走過了30余年。
當談及從醫的緣由,劉翠坦言,“我一開始并不喜歡做醫生,哥哥是醫學院的學生,自己也陰差陽錯的被調配到臨床醫學,所以最初我只把醫生當做職業。”
1993年,剛剛走出醫學院的劉翠選擇了耳鼻喉科,彼時,耳鼻喉科在國內臨床醫學的版圖中,不過是一顆剛剛冒尖的“豆芽”。診療設備有限,治療手段匱乏,讓醫生在面對耳鼻喉疑難疾病時常常捉襟見肘。
長期的臨床工作中,劉翠憑借眾多病例積累了豐富經驗,專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當看到患者因自己救治重獲健康,心中滿是成就感。劉翠講道:“醫生這份職業,做久了之后,就會越來越有成就感,整個人也更加自信了,對我而言,我是越來越喜歡做一名醫生了。”
從專業“小白”到科室“頂梁柱”02﹀﹀﹀前往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進修學習期間,劉翠第一次認識內鏡設備完成鼻科手術,仿佛為她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在那座國內著名的醫學學府中,紛繁復雜的疾病種類、高難病癥屢見不鮮。在不斷的實踐中,她不僅熟練掌握了專業理論和技能,也向鼻科高難度的醫療操作“進軍”,通過刻苦鉆研和大量病例實操,讓她各方面得到較大進步。1年的進修學習很快就結束了,她也變得成熟、穩重,終于從一個醫學“小白”逐漸成長為科室的“頂梁柱”。
憑借著臨床診療能力的日益精進,她成功邁入了管理崗位,實現了從普通醫生到肩負重任的科室副主任角色的轉變。在新的角色里,她用積累的醫術與管理才華,為科室注入新的活力,引領科室邁向新的高度。
盡己所能,解患者之疾03﹀﹀﹀2009年,隨著成都仁品耳鼻喉?漆t院成立,劉翠憑借在耳鼻喉領域的深厚造詣及良好的患者口碑,收到了成都仁品拋來的“橄欖枝”,院方表示亟需一個像劉翠這樣有豐富經驗且年輕有為的醫生來開辟“新的戰場”,在與家人商量后應邀前往。
一位老年患者,3年前查出來有哮喘,2年前又檢查出
鼻息肉,患者哮喘比較嚴重,基本上每個月都會發作,每次哮喘發作后,都會導致呼吸困難,給肺部也帶來了很大壓力。由于患者年齡大,基礎疾病多,很多醫院不愿為患者手術,劉翠召集鼻科團隊、手術專家團隊、麻醉科、影像科、檢驗科等專家會診,經過研究討論和風險評估,順利為患者解除了痼疾。
在漫長的從醫生涯中,這樣的故事如同繁星點點,數不勝數。每一位患者的康復和感謝,都成為她繼續前進的動力。目前,劉翠已熟練開展上萬臺鼻內鏡手術,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思維越發縝密,術式已臻成熟。
不斷突破、挑戰“高精尖”手術04﹀﹀﹀20世紀70年代,隨著鼻顱底外科的發展及CT、MRI技術的逐步應用,內鏡經鼻顱底外科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于顱底手術解剖結構復雜,個體差異大,常被稱為禁區,近10余年逐漸發展,由于國內開展內鏡顱底手術的醫院不多,能完成顱底內鏡手術的醫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量患者無法得到有效的手術治療,此類手術被稱為鼻科高難手術。
為了提升我院高難疾病的診療技術水平,我院曾8次派遣劉翠分別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等國內頂尖耳鼻喉科解剖學習。期間她深耕鼻內鏡治療顱底區域的疾病,從鼻顱底疾病患者的早期診斷、手術治療及手術并發癥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究。由于手術操作空間有限,如同在狹小的空隙里“繡花”,劉翠通過臨床大量病例的特點和實際操作相結合,心思縝密、嚴謹細致,已獨立完成多例腦脊液鼻漏、鼻惡性腫瘤等多種鼻內鏡顱底手術涉及疾病的診療工作。
在劉翠看來,“醫學的道路是永遠向前的,技術也是要不斷精進的。”而她前行的腳步,也從未止步。2022年,自
耳鳴專病門診建立以來,越來越多的患者前來求醫,看著耳鳴患者緊縮的眉頭、焦急的眼神,她意識到患者所需,毅然決然向耳內科疑難疾病再度發起挑戰。
30年來,劉翠經歷了探索、攀登、突破、沉淀等多個階段,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一路打怪升級,2024年8月,再次晉升主任醫師。在耳鼻喉臨床工作中,她不斷提高業務技術,銳意進取,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許多患者擺脫疾病之苦。
談及從醫以來的成就,劉翠笑著說道:“我算是和醫院一起成長起來的,從一家新醫院,到現在國家三級醫院、成都市重點專科……”劉翠見證著醫院發展的每個關鍵性歷程,而醫院也見證了她的每一次成長。
授之以漁,引領科室高速發展05﹀﹀﹀醫學進步離不開科研推動,劉翠常常通過文獻資料、視頻資料汲取最新科研成果,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擔當課題嘉賓、學術主持、評委,發表學術論文,與同行交流經驗、汲取前沿思想,不斷拓展自己的科研視野。
2019年當選四川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兒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2022年,在五屆西山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論壇2022年度第一屆西山杯手術視頻大賽決賽中斬獲大賽三等獎;當選四川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第二屆鼻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受聘江蘇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2023年四川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第二屆咽喉嗓音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成都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委會委員;2024年當選四川省醫師協會第六屆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常務委員等多項榮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劉翠撰寫的學術論文《UPPP并發癥的防治》、《鼻中隔穿孔修補術式選擇》分別被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收錄。對于劉翠而言,這些榮譽,不僅是對過往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她前進的動力。
在科室管理方面,劉翠注重團隊合作,鼓勵科室成員之間的密切交流與協作,同時注重對年輕醫生的培養和指導。不僅如此,她還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毫無保留的將自己所學傳授給科室人員,以身作則,從服務能力、人才隊伍建設、創新能力等方面入手,通過組織每日教學查房、疑難病討論、診斷指導,不定期的應急演練、理論知識培訓考核、操作技術培訓考核、病例考核等方式,不斷提高青年醫生的技術水平,持續改善醫療質量和服務。
“不斷創新,才能提升科室核心競爭力!”作為科主任,劉翠深知醫療技術能力的重要性,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和學科帶頭作用,帶領科室穩步開展多項新技術、高難手術。
作為醫者,傾盡全力、兢兢業業,用責任與擔當詮釋醫者仁心。當她換下那身白衣,背上行囊她用腳步丈量山川湖海,她用足跡書寫對生活的熱忱與期待。
漫漫醫路上,劉翠始終踐行著“用自己的技術服務更多的患者,盡可能為更多的患者解決問題”的職業目標,今后,她也將與團隊攜手共進,為更多耳鼻喉患者帶來優質的服務。